
中醫竹罐
中醫竹罐-竹藥罐療法屬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是神醫華佗發明的,與傳統的玻罐靠負壓吸引不同。竹筒透過藥液長時間浸泡,竹纖維內部特殊的超細微孔結構可以在水中瞬時潤脹使得竹筒能夠充分得吸收藥效後,將其吸拔在相應的穴位上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竹罐-注藥大智慧
- 「以藥煮罐」
- 活血通絡之藥,引經透皮吸收,中藥直達筋骨
- 通過在罐內創造負壓,將罐吸附在皮膚表面,通過熱力和負壓刺激皮膚和組織
✅婦科調理 ✅疲倦痛症✅失眠困擾
- 一般施治於經脈、腧穴、肌腱上,以達到行氣活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等
- 具有中醫非遺集「拔罐」、「熱療」、「藥療」一體的效果
- 長期堅持使用對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勁椎病、腰椎疾病等有顯著的功效
- 肌肉緊張或僵硬的人士
- 患有慢性疼痛,如頸部、肩部或背部疼痛的人士
- 想要改善血液循環或淋巴循環的人士
- 想舒緩壓力、疲勞或焦慮的人士
👉🏻頭痛、頸椎病、失眠、風濕、疲倦
👉🏻濕淤互結或寒濕內盛者均可使用藥罐以祛濕化瘀、行氣通絡
💥大椎:扶陽
💥大杼:宣肺
💥膏肓:滋陰
💥神堂:安神
竹罐-體驗
竹罐-常見問題
A:🙆🏻♀️推介俾失眠、濕重、痛症、疲倦、受酸麻腫痛僵困擾人士
A:竹罐作為中醫的一種健康外治療法主要靠三方面來發揮作用。
- 首先是負壓吸附,罐裡水蒸氣冷卻成水產生負壓,緊緊吸在穴位上,讓局部血液循環變好
- 其次是藥力滲透,竹罐在中藥液裡煮沸,滿滿的藥液通過皮膚滲透進身體,發揮治療作用
- 最後是溫熱刺激,能讓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身體發育的超溫暖!
竹藥罐療法的好處包括:
- 疏風通絡、散寒除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扶正祛邪、平衡陰陽
- 像是頭痛、頸椎病變、肩周炎、腰間盤突出這些常見問題,還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後入風、月經不規則等,都能透過竹藥罐緩解。
A:😉竹罐
✨熱療+藥療+拔罐的多重結合體
✨以藥煮罐 > 以藥治療 > 引經透皮吸收宮廷中藥組方
✨疏通經絡,舒筋止痛之功效
😍長期堅持使用對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勁椎病、腰椎疾病等有奇效
😉拔罐:
🔺一般多以玻璃火罐進行
🔺強效逐寒祛濕、扶正祛邪、治癒疾病
🔺針對陰陽平衡、氣和血循環
A:每一次竹罐藥療的過程,就像是為身體做了一次深度的大掃除🧹。做完之後,整個人都會覺得輕鬆許多,卸下了重重的負擔!當然如果有調理慢性疾病/痛症等需要的次數會相應增加!
A:在接受療程之前,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
⚠️ 竹罐禁忌人士:
出血性疾病:
- 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斑症
皮膚問題:
- 潰瘍、過敏、外傷、靜脈曲張部位禁用
特殊族群:
- 孕婦、經期女性
- 高熱/抽搐患者、有精神障礙、痙攣發作期
- 容易過敏
身體狀態差:
- 過飢、過飽、醉酒、大汗後、大出血後
身體健康不佳:
- 心臟功能弱 、高血壓
- 營養不良,氣血虧虛嚴重
A:操作方法
醫生會先選好合適的竹罐,依照每個人的病情和體質調配中藥,把竹罐在中藥鍋裡煮沸。接著找準肌肉豐滿、皮膚完好的部位,像背部、肩膀、腰部。最後用鑷子取出竹罐,甩乾或用毛巾摀一下,趁熱拔在選好的地方,還會根據狀況調整罐的數量和排列。
A:拔完竹罐後的不同顏色也反應了你當時身體體質的不同情況:
⭐️紫黑色:供血不足,血流不暢,有血淤的狀況
⭐️發紫伴隨斑塊:可能患有寒凝血淤症
⭐️鮮紅而艷:體內有熱,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色紅而暗:血脂高,有熱邪引起
⭐️罐印灰白:身體虛寒或有濕氣
⭐️青色:體內有寒症
⭐️粉紅色:正常顏色,氣血循環良好
A:拔罐後的注意事項
- 不要馬上洗澡:拔罐後皮膚狀態屬於張開狀態,這個時候洗澡容易讓寒氣濕氣侵入體內,導致寒濕困脾
- 不要直接吹風:拔罐部位的肌膚比較敏感; 如果直接吹風容易引起肌肉緊張或疼痛加劇,特別天氣寒冷/乍暖還寒的日子;拔罐過後要注意保暖
- 不要劇烈運動:拔罐後的肌肉組織處於一個放鬆狀態,馬上進行一個高強度的運動狀態,可能會引起局部的不適或是拉傷
- 不要吸煙喝酒:煙酒屬於辛烈製品,容易耗傷津液,干擾氣血的正常運作
- 不要搔癢:拔罐後,拔罐部位有時候會出現輕微的燒癢感,這屬於正常現象,但是不要用手去抓撓,因為這個時候皮膚處於比較敏感的狀態,抓撓的時候可能會對皮膚造成破損、感染;如果癢可以嘗試用輕的拍打或摩擦搔癢的部位緩解不適感
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留罐5至10分鐘就足夠了,避免在同一位置重複拔罐,特別是體質較弱或皮膚較薄的朋友要格外小心
警惕身體反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感到蒼白、出冷汗、頭暈或噁心,請立即停止,喝點溫水,平躺休息